在青白江 共享开放与幸福

时间:2022-05-07 来源:成都日报

一大批先进制造业企业相继落户青白江

成都国际铁路港

市民在凤凰湖湿地公园骑行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为我们擘画了未来五年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建设的宏伟蓝图,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示范区、怎样建设示范区”这一重大命题。

当下一个五年蓝图打开,大家不仅会从中发现成都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新方位,也会从中找寻属于自己的舞台。发挥国际陆港优势,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建“一带一路”中试基地,打通科研与量产“肠梗阻”;以核心功能带动国际贸易、对外交往等特色功能持续提升……从会场代表的现场发言,到会后的学习贯彻落实,青白江的每一条信息都传递着一种信号:有底蕴,更有谋略。

这种信号,与城市发展的脉搏同频,与城市腾飞的势头吻合。这种城市的脉动足以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感受到温暖与澎湃,而这,又与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一脉相承,相生与共。

“腾飞”的城市机遇

用“腾飞”一词形容过去五年青白江的发展毫不为过。在青白江做外贸生意的石蕤峰坦言,发展速度没想到。“我刚出去留学那年,中欧班列(成渝)才开通,每周两三班,货品也不多。”从法国留学归来再到如今布局外贸,他坦言自己被这种发展速度“惊呆了!”

“踩准步伐!”是近些年来城市管理者们很喜欢的一个词。城市发展的步伐要与时代机遇和政策机遇同频共振。从青白江出发的中欧班列(成渝)已经成为成都对外开放的名片,回首这趟跨洲际班列的发展脉络,可清晰发现其与成都和四川成为对外开放前沿的步调高度一致。

这是青白江的城市机遇。

交通优势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助力器”。在党代会期间,关于青白江区的采访,媒体们绕不过去的一个词是“门户枢纽”。

内陆城市跃升为门户枢纽,在中国城市并不多见。“前无经验”是摆在青白江过去发展的现实瓶颈。但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从成都始发的中欧班列(成渝)最近五年累计开行近9000列,中欧班列(成渝)统一品牌运营,综合运行指标保持全国第一方阵。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超4800列,占全国比例超30%,运输箱量超40万标箱,开行线路已通达欧洲百余个城市。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展示大厅的数字屏上,可以实时看到以成都为主枢纽的班列版图——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通道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目前已联接境外69个城市、境内25个城市,国际班列、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保持全国领先。“门户枢纽建设实现新跨越,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老工业基地向港口城市的历史性转变。”在成都国际铁路港担任解说员的青白江人张燕每次向嘉宾说出这段时,都由衷地骄傲与自豪。

相比于过去,我们更关注未来。

“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物流枢纽和供应链解决中心的作用将越发重要,青白江做强核心功能的任务也更加迫切。”党代会期间,青白江区委主要负责人向外界透露了青白江的“发展思路”:围绕国际陆港枢纽的核心功能,青白江区正在积极通过平台引领、龙头引领、材料引领、创新引领等方式,用好用活国家战略平台赋能,大力引进和培育全球供应链链主企业,以供应链促进产业链做长做强,先后吸引厦门象屿、香港玉湖、菜鸟、中远海运等一大批供应链管理企业落户,推动了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

“提升”的城市功能

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的话题备受热议。对成都而言,这是城市发展的“既定路径”,对区(市)县而言,既要结合实际考量,也要考虑如何在成都城市发展中有所担当。

对此,青白江区认为: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有利于拓展中心城区辐射功能,有利于扩大城市新区引擎作用,有利于发挥郊区新城生态效应。

三个有利于的背后,青白江有自己的思考和筹谋:青白江区要加快推动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以功能为中心、项目为抓手,全面做强国际陆港枢纽的核心功能,主动承接五城区功能外溢、联动城市新区建强功能平台,以核心功能带动国际贸易、对外交往等特色功能持续提升,不断集聚优质公服资源。”青白江区委主要负责人如此表述。

梦想的支撑是计划,青白江能否担当此任?又将如何有所为?且看这“三招”——

做强核心功能。青白江区将充分发挥铁路港国家物流枢纽和中欧班列(成渝)集结中心集成作用,放大自贸区、综保区、经开区等国家战略平台叠加优势,建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总部经济集聚地,依托中远海运等链主企业,集聚发展铁路物流、国际供应链服务等临港生产性服务业。

彰显特色功能。青白江区将把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作为重要竞争力,积极运筹开放要素资源,全面拓展对外交往渠道、密切对外交往联系、丰富对外交往场景、提升对外交往能级,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国际机构在青白江落户,不断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窗口形象。

夯实基本功能。青白江区将根据区域人群的分布现状和结构特征,结合未来目标人群聚集趋势,有针对性地补齐公服领域短板弱项,科学布局交通、居住、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加快实现生态价值有效转化、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不断提升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营造凸显青白江特色的宜居宜业环境。

“链动”的城市产业

作为“链主”企业,香港玉湖集团选址青白江打造玉湖冷链成都项目在业内引来一片“叫好声”。“共赢!”企业负责人明晰,“冷链物流项目的布局很看重交通、区位、市场潜力、消费群体、营商环境等因素,从报征到交地办证,仅用时7个月,项目进展很快。”

作为“链主”企业,这个项目的另一个考量,就是深度参与青白江区的产业“建圈强链”。在该负责人看来,项目将发挥“链主”的行业资源优势,通过打通最为艰难的进口环节“最后一公里”,帮助到更多下游企业进行食材采购,在青白江区形成完整的食材供应链。

该负责人还坦言,未来将借助中欧班列(成渝)联通中亚、欧洲的优势,通过供应链布局,让这些地区成为国内“好吃嘴”的食材基地。

“建圈强链”建什么“圈”,强什么“链”?——建的是产业生态圈,强的是重点产业链!

当前,成都正大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赋能产业提质升级。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先机。青白江区可以找到很多的案例。截至目前,香港玉湖、菜鸟、中远海运、康佳智造、华鼎国联等一大批供应链管理企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相继落户,形成了以国际供应链、智能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加工贸易等为主导产业的开放产业集群。

“一季度全区共实施项目197个,总投资1755.03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823户,同比增长193.7%。”青白江区在党代会前公布了一季度数据。宛如一针“强心剂”,坚定了发展的方向和信心。

自成都布局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以来,各区(市)县都有举措。青白江区围绕新型材料、物流业、大数据产业、绿色低碳产业4个市级重点产业链,确立了新能源商用车、绿色建材、国际贸易物流、开放农业、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绿色低碳产业6个区级重点产业链,加快完善产业链发展规划、构建起了产业发展图谱。

今年以来,青白江区初步形成以重汽成商为链主的新能源商用车类,以巨石、台玻为链主的绿色建材类,以玉湖、自贸通为链主的国际贸易物流业类,以丰科生物为链主的开放农业类,以康佳、TCL为链主的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类,以华鼎国联和金汇能为链主的绿色低碳类六大产业体系。

“链动”不停!

“下一步,青白江区将探索形成具有青白江特色的产业建圈强链模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青白江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青白江区将用好经开区、综保区、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平台赋能,大力引进和培育全球供应链链主企业,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以供应链促进产业链做长做强,推动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将着力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将深化玉龙化工、丽雅纤维和先进金属材料研究院等研发主体与院士、高校专家团队的合作,共建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加快占领产业价值链高端。

“幸福”的城市生活

“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成都自古宜居,历经千年繁华。进入新时代,中央又授予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历史使命。

“公园城市建设不是简单建园、增绿,而是让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生,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这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指挥棒”。于青白江而言,这样的指挥棒别有深意。

老工业基地转型如何与公园城市建设完美契合?考手艺更考智慧。

凤凰湖旅游景区总面积约2000亩,汇集“林、溪、湖、花、文”五大特色资源,栽种了1.6万余株樱花树,成都市少有的城市中央公园就坐落其间。每到周末,青白江区市民李波都要带着家人沿湖畔绿道漫步,“已经成了习惯,景区里空气清新,一步一景,让人心情舒畅。”他说。

在青白江,赏花不止凤凰湖。福洪镇的杏花、姚渡镇的桃花、清泉镇的李花,还有遍布全区的油菜花。每年春季,绿意盎然的青白江迎来旅游旺季。

城市温暖,彰显在方方面面,汇聚成幸福源泉。

下一步,青白江区将大力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教育产业园,持续深化医共体改革,推动宝成铁路公交化改造项目尽快建成,依托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和城厢天府文化古镇建设区域消费中心,打造古蜀国、新丝路、大工业、老县治等特色文化名片,并做好就业、安居、养老、医保、困难群体救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实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助推幸福成都成色更足、品质更高。

此外,青白江坚持以“智慧蓉城”建设为契机,积极谋划、协同联动,在城市运行平台、物联感知平台、“城市一张图”、智慧应用场景建设等“6+8+N”方面全力推进。目前正积极开展市、区、镇三级城运平台数据对接及全区数据汇聚,区级城运平台标准版已基本部署完成,完成125项数据对接;向上对接市级打通城市之眼、城市“一张图”基本功能,完成9类372项城区资源标注;向下实现与镇(街道)自建平台的集成。让市民幸福的同时,让企业满意。

近年来,青白江推出系列改革,其中90余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例如,在市场准入方面,在自贸区开展的邮政通讯地址和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促进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2021年底,全区实存企业6万余户,年均增长67%;在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方面,全国首创“一单制”+跨境贸易区块链平台、银保联合、银担联合、内外贸联动等多种金融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国际铁路联运规则不统一,铁路运输单证无物权属性、缺乏贸易结算和融资功能等制约贸易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围绕企业降本增效方面,在全国率先实施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评价管理改革,使企业税负成本减少2%。青白江老工业基地转型成果作为全国城市转型唯一案例入选联合国《中国人类发展特别版》。 

热门推荐 好物优选 新品速递 平台客服 expand_less顶部
headset_mic在线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到17:30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东大街下东大街段199号睿东中心D座

邮编:610042

电话:028-86755869(前台客服)028-85552377(网站运营)

Copyright©成都市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运营:成都华鼎智胜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1903674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375号